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优美文案71句)
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
1、荆州对他的整个规划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在他的那篇著名的《隆中对》中,对未来的形势判断,荆州是关键的后勤保障和另一路出兵的重要友军。
2、最终被杀,三国割据制衡的局面暂时保住了,至于刘备后来的报仇,其实是因为荆州丢了没有了屏障,借个为弟报仇的名字罢了。
3、而且,关羽放走了曹操,曹操势必对刘备这一方心存感激,这相当于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4、对当时的天下士人而言,这无疑是“用你听得懂的话来给你讲道理”。
5、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曹操先动手了,派人去联合孙权出兵攻打荆州。
6、后来离开了曹操,按理说关羽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刘备。因为在刘备眼里,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在他看来这是荣誉,可是大哥眼里这是曹操给的糖块。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后,其实刘备心中就有点凉了,看来这个老弟有点靠不住啊。
7、关羽为什么私放曹操?有意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假如刘备杀了曹操,那么刘备很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曹操。
8、我觉得是无稽之谈。从诸葛亮的隆中对来看,荆州应该是北伐大本营,丢了荆州,北伐就会困难重重,这不符合蜀国的根本利益,诸葛亮不会自损根本的。其次,荆州离成都太远,荆州发生的事,成都估计要半月才知道,诸葛亮不是神,在没有电报情况下,诸葛亮无法给关羽意见。再次,诸葛亮交待关羽的是联吴抗曹,关羽反其道而行之,责任在关羽。第中了吕蒙的韬光养晦之计,这个计对关羽十分有效。第刘备统揽全局,对关羽的危险缺乏预见,有点惯着关羽,也没给关羽配第二梯队,关羽兵败,刘封拒不出兵,坐失良机。
9、从“威震华夏”到兵败被杀,不过短短五个月的时间,一切好似“梦幻泡影”一般,亘古一人,忠义无双的关羽竟然如此丧命,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深究起来,这其中疑点重重,不由得让人心生疑惑!
10、其二:协助刘备实现“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霸业梦。
11、当时,诸葛亮虽然名为“军师将军”,但他实际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收纳赋税、征兵运粮、维持治安、掌管刑律、惩治“不忠”、肃清“内敌”等等。总之,诸葛亮的工作是属于内政管理,军事谋划并不在诸葛亮的工作范畴之内。
12、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也看不明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13、他自己承认:之前《正葛》观点有失偏颇,因为诸葛亮当时也没那么大权力去搞死关羽。
14、再说了,荆州是刘备的龙兴之地,刘备从公元201年来到荆州,一直就待在荆州,除211年进入益州后,荆州一直就是刘备创业发家的后方基地,刘备政权的中高层官员90%以上来自荆州,荆州在刘备的政权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还承担了日后隆中对战略的两路出军的策略,荆州绝对是刘备不可能舍弃的地方。
15、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16、法正是刘备的“谋主”,也曾经对诸葛亮的“严刑峻法”提出过不同意见。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也从没有想过“除掉”法正,相反他却曾一度纵容法正的“滥杀无辜”。
17、虽然诸葛亮手握重权,可非军权,战争事宜全权由刘备定夺,比如远征东川和西川,再后来称帝后的征讨东吴,这些大的战事都是由刘备做的决定,诸葛亮只是出谋划策。
18、关羽为什么会私放曹操?有义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
19、更多推荐
20、当年关羽有勇有谋,曾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后来败走麦城实在是大家都无法预料的。当败逃的战报传至蜀地,诸葛亮已经错过了营救关羽的时机。蜀国没有时间去调兵遣将,更遑论奔赴战场,驰援关羽。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诸葛亮当时并没有蜀国的兵权,无法调兵。
21、刘关张虽然在桃园三结义时定为生死兄弟了,但那毕竟是《三国演义》中的美好描写,实际上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何况是真实历史中的异姓兄弟呢?从关羽、张飞死后刘备都没有给二人定下谥号来看,或许三兄弟之间早就有间隙了。
22、大哥刘备,痛失二弟,不听孔明劝阻,亲率人马,为二弟报仇雪恨。至此,蜀国联合东吴抗曹的计划彻底泡汤。
23、作为一个社会人,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是从众和妥协。
24、关羽的不足为虑,一方面是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的他这个人本身的问题,武功没有到无人能敌的境界,人际关系也处理的很糟糕,诸葛亮要是真的想除去他,派人暗杀成功几率都很大了,何必饶一大圈子?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感动的稀里哗啦,然而事实上,三人的关系,连正史《三国志》都仅言三人恩若兄弟,如此一来,关羽威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心里的地位一说,根本立足不了。最后一方面,正史里的诸葛亮,虽然说也有不喜欢的人,比如面对看不顺眼的彭羕,会直接叫刘备杀了他,但是总得来说,他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关羽是一个将军,他敬职敬业,保家卫国,哪怕对诸葛亮本人不那么尊敬,诸葛亮也不会放在心上,从大局出发,他的眼里是能揉的进沙子的。
25、诸葛亮对关羽采用“虚与委蛇,巧为周旋”的策略,这的确不假,但若说关羽嫉妒诸葛亮,那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关羽作为一个镇守一方的武将,暂时并不会对诸葛亮的升迁造成阻碍作用。诸葛亮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关羽,而是法正。
26、虽然章太炎关于诸葛亮阴杀关羽的观点无法在学术界立足,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印证自己的想法,并且知错能改,虚心学习,也不算失了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聪明睿智的形象。他这种痛改前非,虚怀如谷的胸襟值得后辈晚生们学习。
27、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重情重义,为何还让关羽镇守最重要的位置呢?如果让关羽和张飞或者赵云调换一下位置,曹操是否就命丧华容道了呢?其实这一切都是诸葛亮设下的局,还是那句老话:曹操死期未到。杀了曹操对刘备来说,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曹操即使死了,他手下的部将势必会来找刘备报仇,以刘备当时的实力,随便来一支曹军都有可能将其灭亡,至于孙权,他只会坐山观虎斗,因为大敌曹操已死,他没必要再和刘备结盟,这时刘备反而成了他的心腹大患!
28、《管子·国蓄》有言:“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政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29、赤壁之战虽然曹军受到了重创,但是家大业大,根基稳,基本未伤,手里仍握着青、幽、并、冀四个州郡,城池、兵马、赋税、子民仍然是刘备和孙权的多少倍。
30、所以,彼时关羽败走麦城之时,并非诸葛亮开始考虑为后世之君作政治铺垫的时候。
31、关羽坐在这个时候,他可能会觉得。如果他不行动,迟早会被刘备叫去成都喝茶,于是他主动发动襄樊战役。用现在的话来说,用外国战争来转移国内冲突是美国的惯常做法。这是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32、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做决定。
33、按理来说,二人同属刘备“集团”,彼此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当不会有什么分歧与摩擦,但近年来史学界兴起一股“三国阴谋论”,认为关羽之死乃是诸葛亮所为,背后甚至有刘备的影子!
34、“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话语,也就是说从古代开始我们就已经非常重视对历史的考量和研究,纵观中华长达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主流形式就是战争与和平两种。
35、首先,关羽和曹操有旧情过往,有了这段交情,才有放走曹操的理由,这是蜀汉阵营里其他人所没有的。
36、曾令天下士子报以希望的戊戌变法,最终却化为一场“百日维新”的政治闹剧。
37、幸得人和之利,此时的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进行了一场后世皆知的“隆中对”,确定了“先取荆州,后进益州,西出秦川,东进宛、洛”的战略,这才为后来的“三足鼎立”树立了明确的规划。
38、关羽死得时候还没有到垂暮之年,而且打败于禁也让他的威名远播四海,但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上天却和他开了个玩笑,直接断送了一代英雄。现代有许多学者通过对历史史实的不断考证,发现了关羽的死亡的背后原因,似乎没那么简单。
39、“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相比于善出计策的“凤雏”庞统,“卧龙”诸葛亮可谓治国理政的能才。
40、诸葛亮没有参与桃园结义,所以对关羽只是以大臣的眼光看待,因为坏了自己的计划而想要杀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刘备作为关羽的好兄弟,在关羽节节败退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救援,最后导致关羽被杀,这又是为什么呢?
41、关羽服刘备,主要服其兴复汉室的大义大志,以及对兄弟的关爱恩情。也就是说服的是刘备的人品,是刘备的徳(如名字的玄德),不是刘备的条件和才能。虽诸葛亮有才,但关羽不服才,只服德。关羽认为诸葛亮的徳不足以令其信服,甚至乎认为诸葛亮无徳。至少在对待他自己的那件事情上的处理方法让关羽接受不了,也担心诸葛亮不忠致命影响蜀汉大业。
42、那为什么刘备这时要同意关羽去攻打樊城呢?没兵,不是应该紧守地盘,严防曹魏和东吴的偷袭吗?而不应该是举动挑衅,以荆州的3万人马去挑战曹魏和东吴。
43、至于整个襄樊之战中,刘备没有救援关羽是有原因的,原因主要就是:信息滞后,来不及救援。
44、我们读三国,就是希望能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从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件事上,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45、这样看来,曹操当时就应该杀了关羽,但是如果当时杀了关羽,赤壁之战曹操可能就真得回不来了。
46、因为东吴非常清楚,当时刘备的所有兵马都在西川打仗,即使是和荆州开战他也是抽不出兵力支援的,这一点诸葛亮也意识到了,所以为了顺利拿下西川,所以才牺牲了关羽,并且关羽非死不可。
47、当年“隆中对”的规划蓝图,竟已几乎全部完成!假如关羽小心谨慎,保护好荆州,东联孙吴,共同抗击曹操,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愿景就能完全实现了。
48、《三国志》刘封传记中交代:“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49、令人唏嘘的是,关羽恰恰是一介虎将,虽然以忠义著称,然而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力出众的同时不好驾驭,因此便无法融入到诸葛亮以法家思想建构的统治系统之中。
50、汉中之战时,孙权也曾经进攻合肥,在曹操背后用兵;襄樊方向,曹仁也与关羽存在摩擦,但都没有大规模地冲突。
51、首先呢,就是之前提到了关羽千里走单骑,寻兄送嫂,在刘备危难之际,关羽尚且忠心于他,后关羽又替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关羽对刘备如此重要,刘备又怎会杀关羽呢?
52、经过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关羽被打败了,刘备没有救,荆州也输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刘备应该理解关羽的慎重思考。这时,他左右为难。
53、以上诸多观点,纯属笔者个人猜测,欢迎拍砖,欢迎骂街!
54、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两两牵制,就如同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一样,一方不可独大,一方不可太过于弱小,这样便很畸形。
55、第一:孙权和刘备他们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是联合抗曹。这是他们合作的底线。
56、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由此可见,关羽的牺牲是必要并且必须的,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也是很长远,但都是为了蜀汉的基业。
57、诸葛亮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关羽第一次听了就疑问很大:到底有没有管仲之才?会不会和管仲一样的品行?春秋的作者是孔子,他对管仲的品行是有评论的:世间不乏管仲之才者,而少鲍叔牙这样荐人之人。因此,关羽一直就是冷眼观诸葛。
58、这种知错能改,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以更加严谨的态度面对学术的胸襟值得后人学习。
59、我大胆猜测,刘备赢汉中后,世界将占据4分。世界上有许多公务员和军事将领。他已经有了一群值得信赖的下属。只要他能康复几年,他的皇帝生涯就可以期待了。此时,必须确保蜀国完全处于刘备的控制之下。因此,在正式接管中原之前,刘备会将关羽从荆州调离,或派亲信到荆州削弱关羽的势力。
60、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他的荣誉勋章,但是刘备眼里,这是曹操给的一块儿糖。
61、其实,三国的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个性。孙权嫉贤妒能,目中无人。曹操用人犯疑,唯才是举。刘备忠义,顾义弟而不顾大局。最后,都未能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
62、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63、无论是军师徐庶,还是后来的副军师庞统,才能未必及得上诸葛亮,且服务刘备的时间很短,功劳也不多不大。天生不肯服人的关羽为什么偏偏服了他们俩,却唯独不服才能更胜一筹,服务刘备时间更长,对刘备贡献更大的诸葛亮呢?
64、而关羽还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关羽的骄横跋扈向来出名,对此,史书多有记载。
65、正当关羽在襄樊捷报频传时,没想到东吴这边竟撕毁了和刘备的结盟协议,东吴大将吕蒙将士兵们都扮作白衣客商的模样,悄悄地从水路接近了关羽镇守的荆州,这便是著名的白衣渡江。由于关羽的大部分军队都被带到了襄樊,因此兵力薄弱的荆州很快就被吕蒙收复了。
66、而当时孙权派人与关羽联姻,准备迎娶关羽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
67、而且关羽平时孤傲自大很容易得罪到人,所以刘备和关羽其实是具有分歧和矛盾的。虽然关羽名义上是刘备的二弟。但是他的性格一直是比较清高孤傲的。甚至有时候都不把自己的大哥和诸葛亮放在眼里这样子的做派可能让刘备觉得很不爽,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大哥的威严。因此正好得了个借刀杀人的机会,干脆就将计就计。
68、其次,诸葛亮想借机杀一杀关羽的威风。关羽一直自视甚高,即使是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此番违抗军令,放走曹操,诸葛亮正好可以借机收服关羽。
69、然而正当关羽走上“人生巅峰”之时,之前一直曲意逢迎的孙权行动了,东吴小将陆逊“白衣渡江”,从背后突袭关羽,断其后路,而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难以继续北上,北上无门,后路被堵,关羽只得“败走麦城”,并向镇守在上庸的刘封与孟达求救,但二人拒不出兵,无奈之下关羽只得冒险突围,不料失手被擒,与其子关平卒于临沮。
70、可是最后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结果就是,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华容道曹操之手,刘备和诸葛亮为何不施以援手,发兵来助关羽打曹操呢?小编分析也是几点原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