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作者简介(优美文案26句)
茨威格作者简介
1、 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他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有特色,最具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茨威格作者简介)。
2、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
3、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4、人们历来只把在战争中无视一般的战争规律,在特定的瞬间不沿用屡试不爽的方法,而使出临期想到的绝招的人视为军事天才。
5、可是我们这一代人过得生活、一切都不会重复,已过去的生活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再也不会回来,我们这一代人最大限度地饱尝了以往历史有节制地分落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纪的一切。
6、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于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7、所以他们那个年代的名人互相都认识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
8、茨威格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传记。既是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9、1942年2月22日,在完成了最后一部小说《象棋的故事》后,茨威格与第二任妻子绿蒂在巴西的家中自杀。在绝命书中,他感激巴西给他带来的美好,但最后,自己的力量还是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于是,他决定不失尊严地结束生命。
10、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其他译名)斯台芬·茨威格,斯台凡·茨威格,简称斯·茨威格或茨威格。
11、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
12、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自杀。
14、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15、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同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16、NunerstlebtedieStadt,die michsofremd,sosinnlosumbrausthatte,nunerst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入伍,被委派从事战时新闻服务。战争的进程和他的朋友,法国作家和平主义者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对他的影响使他越来越反对战争。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间休假,并写作戏剧《耶利米(Jeremias)》来反对战争。后来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作为记者为维也纳《新自由报(NeueFreieZeitung)》工作。
18、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9、通过极其细腻而生动的心理描写,茨威格用短短的一篇小说收纳了一个女人为了爱的一生,他也被誉为是“最懂女人的作家”。而女主角那偏执又默默无闻,宛如用献血浇灌玫瑰只为献给心上人的夜莺一般的爱则引发了各种讨论。
20、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21、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2、一个人不可能长期捍卫民众的自由,而始终自能捍卫自己的自由。
23、茨威格笔下的主人公,往往被一种激情驱使,几乎囊括了人类情感中全部暴烈的情绪:嫉妒、虚荣、爱慕、憎恶、仇恨……而他总能通过绝不乏味的大段心理描写,将这些生活中少见的癫狂与病态深化,带领读者跟随主角走过复杂跌宕的心路历程,让再理智的人,也不得不信服它的合理性。
24、韦斯•安德森:你可以看到对于茨威格来说,这一系列形势变化是如何将生活变成了不能承受之重。不仅仅因为欧洲的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朋友,他热衷于像集邮一般收集友谊和人脉,还因为他收藏手稿、书籍和乐谱,到处收集与他欣赏的艺术家有关的物品。可到头来这一切,连同他自己的作品,都被夺走、被毁坏,让他再也无法那样继续从前的追求。读《昨日的世界》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他倾注了生命去的经营和创作,那个他所谓的太平世界,那种正变得越来越优雅,越来越自由,对他有着非凡意义的生活,就那样一下子被抹除得一干二净。
25、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