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22句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翻译与原文精选

时间2023-11-06发布admin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翻译与原文

1、三人成虎: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2、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有的人说:“用你自己的矛去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上。

3、有些人在贪污腐败后一逃了之,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贪官们出逃在外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期期艾艾,惶惶不可终日。

4、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中原的一个关键点,自秦国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唯一的君王制,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的民主社会体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翻译与原文)。

5、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6、(6分)下阕先写了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人生风云变幻。用宋玉典故,嘲笑他把风分成大王之风和庶民之风,表现出大王和庶民实质上并无区别的平等观念。任何人只要胸中有“浩然气”,就能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快意的哲理。(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

7、《塞翁失马》选自《》,此书为(朝代)淮南王等编著。

8、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9、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10、(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1、三《晏元献公为童子时》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12、提示:联系上文可知,楚人对自己的矛和盾的夸奖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当别人提出质疑时,他是回答不上来的。进而推知“弗”应该是“不”的意思。

13、王子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完了,是您使用有过错。凡驾驭马车,关键在于要马安于驾车,人心要集中于调马,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使之到达远方。现在您落后时想的是要追上我,领先时又恐怕被我追上。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您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心思都在我的身上,您还凭什么去调理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韩非子》中的故事,要有文言文,还要意思以及寓意一定要有意思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文言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白话文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出自《韩非子》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14、着(zháo)急   沉着(zhuó)   跟着(zhe)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17、◎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8、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9、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3分)

20、 方法指导:先对照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注意把握好停顿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边背诵。

21、期颐——期,期望、指望。颐,赡养。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