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优美文案82句)

时间2023-10-09发布admin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

5、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6、★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0、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11、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13、(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14、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5、“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16、子夏①曰:“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③,仁④在其中矣。”(《子张》)

17、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8、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12章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19、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0、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1、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2、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4、(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25、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6、(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27、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guǎ),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8、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仁:仁德。《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30、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31、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3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4、文中孔子最赞同曾晳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5、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36、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37、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          ,          ,            。

38、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39、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能改变志向。”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0、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4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2、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43、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5、(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8、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49、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50、(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51、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5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3、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54、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5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7、(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58、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5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60、    优秀的事物,包括人,总是能够激起最深层的共鸣,所以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在一段时期内会发现同时在读的几本书的内容是互通的,原因之一就是“本质”的内核其实并不多,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语言去解释。

61、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62、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63、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64、文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        ,        ,        ,         ”的对话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65、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6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12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67、①[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68、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0、选自《论(lún)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71、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72、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73、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74、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75、①[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76、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77、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78、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79、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80、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8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