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优美文案69句)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
1、(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经典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4、(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5、大意: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跟万物相争。
6、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不仅如此,这人总能找到理由把曾国藩暗自吹捧一下,但是又不着痕迹,听起来真诚自然,发自肺腑,这让曾国藩暗自称许:这年轻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留在军中委以重任,一时间,怎么看这人怎么顺眼,简直当成忘年之交。
10、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看到的也许是假象而已,如果对方是个善于伪装之人,并且对他的底细了如指掌,有针对的投其所好,那他的那一套就不管用了,事实上,曾国藩也的确因为轻信自己的判断而吃过大亏。
11、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13、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15、(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6、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摘自《老子·道经·第五章》
1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0、想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要从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从最细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从细节入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1、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22、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 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 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23、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24、归根结底,人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而是自己的感受。或者说,心底的妄念。
25、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26、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因此上德源自于“道”。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
27、有朋友会说,不一定吧,比如人的情感也不真实吗?爱一个人难道也是在意自己的感受?你别说,真还就的的确确如此!当你爱上一个人,你有没有想过——你真正爱的,也许并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带给你的感受。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9、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30、致虚,极;守静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3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32、(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34、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3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3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38、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3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41、(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43、(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44、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4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46、(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47、(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48、(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49、(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50、(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51、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52、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53、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4、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5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57、比如说,领导因为你表现好,夸奖你,提拔你,你因此感激涕零,不知道何以为报,害怕对方以后冷落自己,同时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这样思前想后,坐卧不安,那就是受宠若惊。你太在意领导对你的态度,甚至自己生了病都没有这么在意过。
5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9、(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60、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6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62、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63、最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往往最晚才制成,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最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其中“大器晚成”一句,最为后世所常用,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在最后有杰出的成就。
64、(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65、第48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6、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67、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6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