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明的意思(优美文案60句)
知人之明的意思
1、(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2、(退食从容):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3、(邪魔外道):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知人之明的意思)。
4、(狗彘不若):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5、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6、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不惜三顾茅庐,一再邀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正是看到了刘备的这份良善,诸葛亮才甘为其驱使。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轻薄无行):无行:品行坏。态度轻佻,道德败坏。
9、(方正不苟):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知人之明的意思)。
10、(丧伦败行):丧:丧失;伦:人伦;败:败坏;行:品行。丧失了人伦,败坏了品行。
11、(示例)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不自量力。
12、(取友必端):取:选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选择朋友必须是品行端正的人。
13、人生路总是布满荆棘,先见之明可以帮助你趋利避害,寻找机会,减少路上的阻碍。先见之明是一种智慧,有先见之明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通过蛛丝马迹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大致方向。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这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14、知人之明:意思就是他有着洞察发现人才的聪慧头脑。属于褒义词。
15、(砥砺名行):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16、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17、(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18、(知人之明):明:指眼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19、(知人之鉴):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同“知人之明”。
20、[典故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21、(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22、(译文)“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姓名,我怎么可以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呢?”
23、(学行修明):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出色。
24、(示例)“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25、(君子之过):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26、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争取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正如韩信对刘邦所言,“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2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28、(目无流视):眼睛不往四处看。形容人品行端正。
29、(狗猪不食其余):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30、(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31、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变化多端;情况发生了变化。
32、(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33、解释: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也作"魂牵梦绕"。
34、(出自)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35、好自为之 (hǎozìwéizhī)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36、(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37、(善人能受尽言):品行好的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38、懂得:知道(意义、做法等):懂得规矩;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
39、(诡谲无行):诡谲:欺诈;无行:无德行。形容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40、虽然他已经是大学生了;可他远在家乡的妈妈总是~地放不下心来
41、(行比伯夷):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42、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43、(释义)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明白)事物的能力。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4、(顽皮赖骨):①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45、(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46、[成语解释]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47、(大人君子):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48、(释义)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49、(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50、(轻薄无行):无行:品行坏。态度轻佻,道德败坏。
51、(出处): 《后汉书·吴佑传》:“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52、“知人之明”的意思是:具有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53、当您越过这一范围时,我们认为您也会有自知之明。
54、拼音是zì zhī zhī míng,意思是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自《老子·二十三章》 。
5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6、在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路。隆中对策的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有先见之明的人有格局有远见,每天的生活都是限量版,生命需要的是未雨绸缪不是亡羊补牢。
57、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58、(市井无赖):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9、以后的以后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自知之明。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