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优美文案35句)

时间2023-05-15发布admin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1、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2、《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3、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4、"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

5、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丹麦作家 安徒生

6、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为惩治奸佞,竟自备棺材,以死上书,不惜罢官。与宋代的包拯一样,被后人称为“青天”,成为历史天空中又一颗令人敬仰的正义之星。海瑞做事果敢,做人坦荡,这副对联也如其人,不圆滑,不含糊。

7、这副自勉对联是左宗棠23岁结婚时所写,而且贴在了新房的门上,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左宗棠常以诸葛亮自比,一生忠君爱国,践行此联。

8、天下之人五品,吾身之用四节,以节节品品乃道;贤者之行三德,圣人之学一贯,以贯贯德德乃天。

9、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10、其中,尤以清代重建的这一次更为宏大。本来,成都自西汉文翁首创地方学宫以来,重视教育就已形成传统,历朝历代的官员,莫不以兴建书院、弘扬国学为任职期间最为重要的政绩。中国的书院最早见于唐代,而成都自宋末以来,更是书院盛行。明代仅成都府里就已有数家书院,开篇已述,余不赘言。墨池书院毁于明末,旧址改为民宅,又经历了若干年的沧桑。

11、耿橘坚持着自己认定的“理”,以“理”为准则,在常熟这块土地上鞠躬尽瘁,以谋福一方为己任,施展了自己平生的报负。因为有“理”,耿橘觉得自己是最富足的,他拥有了一方百姓的的信任与赞誉,对于一个正直的官员来说,这才是最好的回报,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可以追求的呢?这足以彰显耿橘对权利的淡泊、对个人修养的看重以及对人间正道的遵循。另外,“是”字的另一层意思,表示的是遵循、认同。至于,这个“是”字在联中的具体含义,就要看读者怎么样去理解了。

12、这是湖南魏源故居中的一副对联,是魏源所题。魏源是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既反对西方的侵略,又主张学习其长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了近代优秀知识分子思想开明、不甘落后的品质和气魄。读古代经典,寻求修养身心的方法,交天下贤士,谋求救世的良方。这一副对联写出了魏源经世致用的主张和爱国爱民的思想。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翰林院检讨、曾任驻英、法、意公使衔参赞的宋育仁接任书院山长。宋氏本是尊经书院毕业的学生,也是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人士。他在书院组织了维新团体“蜀学会”,发行《蜀学报》,以著名学者吴之英为主笔,廖平为总纂,对戊戌变法在四川的推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蜀学会”的宗旨是“发扬圣道,讲求实学”,带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与尊经书院的宗旨一脉相承,也是尊经书院影响近代四川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刻版印书,尊经书院还开设了尊经书局,这在当时的国内各书院中,实属佼佼者。

15、在尊经书院的历史,还有一位值得纪念的人,即是被称为湘绮先生的湖南学者王闿运。光绪四年(1879),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力邀下,王闿运出任尊经书院山长,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回湘,在川长达八年之久。王氏以经、史、词章等教育学生,规定学生每日读书,必记下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他提倡“以抄助读”的方法,让学生抄书。为了鼓励学生,王闿运还把学生们在经、史、词章方面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刊印。

16、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17、这是1961年于右任给蒋经国的题联,他对国运时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以期实现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18、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19、当年的学生皆由四川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中选送,书院择优录取。但和锦江书院不同的是,尊经书院并不以科举为目的,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书院创设之初,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原拟设天文、地理、算学及格致等课,但终因偏安一隅,风气未开,“海归”师资不够,最终沦为经、史、词章人才的培养之所。

20、他们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又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21、张之洞对老成都的尊经书院付出甚多,也寄望极高。在调任回京的路上,他还给继任四川学政谭宗浚写信说:“身虽去蜀,独一尊经书院,惓惓不忘。”他还向谭宗浚推荐了五位学生。其中,就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对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启发甚巨的学者廖平。

22、耿橘以他渊博的学识、成熟的思想写就了一批传世不朽的书院对联,虽然在格律上有的并不严谨,但这些对联如洪钟之响,振聋发聩,对当时的虞山书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兴起了书院的务实、好学之风,为当地优秀人才的培育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3、C.“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里的“长龙”指的是爆发洪峰的长江。

24、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25、登斯楼也,怡然旷然,不觉莞尔而笑,便见爱人易使,心从自性流出;望兹丘也,睪如鬲如,曷胜仰止之思,当知礼乐文明,化由谁氏得来。

26、能读书,会读书,善读书;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天下。

27、顾宪成(1550~1612) ,中国明末东林党领袖。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补验封主事等职。十五年以上疏言事冒犯执政,被谪桂阳州判官。后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二十一年(1593)上疏反对三王并封。次年会推阁臣,举前大学士王家屏,忤神宗意,被革职为民,返无锡家居。顾宪成幼即有志于学,削官里居后,益潜心研究。在地方官的协助下,于万历三十二年修复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于孔兼等讲学和集会。“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不满朝政的士大夫闻风相附。但同时,也遭到一批依附于大贵族势力的人的攻击。四十年,卒于家。死后,被阉党追论而削去赠官。崇祯初平反,赠吏部右侍郎。顾宪成与其弟允成皆主程朱之学,但偏重经世致用。遗著编成《顾端文公遗书》。

28、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29、清代顾炎武《元日》诗“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

30、1849年,林初见左,相谈甚欢,林则徐将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正是因为两人非同寻常的关系,才有了如此感情深厚的挽联,不仅对林则徐做了高度的评价,读来更欲让人泪下。

31、干苦工的人们——拉车的也在内——虽然不会欢迎战争,可是碰到了它也不一定就准倒霉。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是阔人们。他们一听见风声不好,赶快就想逃命。

32、“四会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服务队伍成立”暨阅读推广活动探讨。

33、史料记载,锦江书院创办于1704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下诏改“书院”为“义学”。

34、B项错误∶《人性论》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其代表作是《存在与虚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