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意思(优美文案28句)
不刊之论的意思
1、(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刊之论的意思)。
3、提示:不能理解为死的很惨,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4、周武王在克商两年后得了一场大病,不能痊愈,太公吕尚和召公奭建议卜问太子即位的吉凶,但是周公不同意,因为武王尚在,却卜问太子即位,一定会让先王不高兴。于是周公设坛,祈求先祖用他的生命换取武王的生命。卜问了三次,都是吉兆,史官便将此内容记录在册,并存放在金滕匮中。果然,武王的病势见好(也可能是回光返照)。
5、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
6、(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7、(解释):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8、(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9、出处:《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10、(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11、我们认为他的话确为不易之论,令人心服口服。
12、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13、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4、可见“刊”的本义是“剟”,“删”的本义也是“剟”,“不刊之论”即不删之论,这个成语与古人使用竹简和木牍有关。
15、出处:《穀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16、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17、提示: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18、(误用)常被误用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9、(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20、(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1、出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2、出处:西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23、释义: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4、(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25、现存的竹简都是出土文物,没有传世品,它们的意义比出土白玉、黄金大得多。然而历史上出土竹简的案例很少,最著名的有以下几次:
26、释义:原指思想品德之博大,广大,光大,大到可以教化天下。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27、这句话真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不刊之论。也作“不刊之说”。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