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有什么(优美文案26句)

时间2023-07-05发布admin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有什么

1、《王子与乞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童话的形式、巧妙的讽刺、幽默的语言……《王子与乞丐》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中风格特异的一部作品。

2、英国人从来不为娱乐而玩。如果他们不赢点什么或输点什么——输赢多少无所谓——他们是不会玩的。(《百万英镑》)

3、如今,跨越半个世纪的感动与思考,这部经典作品即将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有什么)。

4、他们决定把衣饰互相交换,只凭外表完全看不出来两个人已经对调。

5、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所探讨的“坏孩子”之“坏”实则是一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激进的道德行为,是与当时社会所推崇的儿童道德约束的对立,而“坏孩子”则是遵守此类道德约束的“好孩子”的对立。接下来,本文将以马克·吐温儿童文学作品中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费恩等儿童形象为代表,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儿童观与道德教诲的实质。

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首次出版于1884年。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

7、首先,马克·吐温表现出对儿童真实成长状态与心理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儿童绝非生来就具备完美的道德意识,他们是真实但不完美的个体,其正义善良是在一次次冲突与成长中自我选择的结果。“坏孩子”们在伦理冲突中暴露出来的首先是他们作为人的本能反应:恐惧、害怕、担忧……这种天然的情绪流露自然而真实,体现出吐温对儿童深刻的了解,对儿童真实状态的尊重。吐温非常重视对儿童真实心理的刻画与描写,有学者曾评论道:“吐温先生自己正是用心去了解儿童的,因而十分熟悉儿童的心灵,深刻地理解儿童的心理,能够准确地把握儿童心理的基本形态。(克冰:1991:15)”在吐温生动的心理描写之下,“坏孩子”们展现出作为儿童最真实的一面,也展现出作为人最真实的一面。但在伦理冲突之中,在理性意志的考量下,在面对和了解人性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坏孩子”最终选择站在善良与理性的一面。人性是伦理选择的结果;人性不是人的生物性特征,而是人的伦理特征,因此人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教诲的结果(聂珍钊,2014:272)。由此可见,害怕等真实情绪是伦理冲突中必要的思考过程,只有在这些情绪中进一步探索,在真实的状态与道德的碰撞中找寻人性,儿童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尊重儿童真实的成长状态是马克·吐温儿童观的一大显著特质,体现出马克·吐温是时刻以儿童为本位的。实际上,马克·吐温从来都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的,在他的自传中,他记录了自己童年的记忆,童年的游戏,以及他自始至终保持的儿童的本真:“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妈妈为什么那么的不喜欢蜘蛛”(吐温,2007:12)。也正是由于吐温时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描摹真实的儿童状态,其儿童文学作品才让能让许多儿童读者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其创作出的“坏孩子”角色才能够如此深入人心。

8、(怎样读经典)和你一同长大的皮诺丘——走进《木偶奇遇记》

9、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10、●疫情期间,请遵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做好防护。为了自己的安全,也让他人安心,从到达剧院直至演出散场,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11、马克·吐温擅长“对比”的写作风格。文明与自然,东部与西部,欧洲与美洲,或者大人与小孩……通过对比,将人性的本质或社会问题更加清晰地浮现出来的手法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12、二十岁时,山谬、克莱门斯上蒸汽船当了一名水手,沿着密西西比河搞内河航运。

1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14、(怎样读经典)万花筒般的世界——走进《安徒生童话》

15、如上所述,对儿童成长状态与心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儿童能力与力量的信任与推崇体现出马克·吐温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儿童观,其儿童观具有鲜明的儿童本位特质,这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中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革命性和解放性。正如前文所述,十九世纪后期的美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尽管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但蓄奴制问题依然存在,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伦理环境又称伦理语境,它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历史空间……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分析和批评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客观的伦理阐释,而不是进行抽象或者主观的道德评价(聂珍钊,2014:256)。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儿童始终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人们普遍将儿童视为“不完全的有机体”,成年是生命的重要阶段,而童年只是准备期。这种将儿童看成“未完成品”的观点,是以成人状态为最高状态,以成人为本位的“童年”概念(朱自强,2015:26)。在这样的伦理环境下,吐温的儿童观以及在这种儿童观指导下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对成人本位儿童观的强烈冲击,开辟了儿童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天地。吐温将自己的儿童观渗透到儿童角色的生动刻画以及儿童心理的深入描写之中,通过“坏孩子”们在伦理冲突中的选择凸显成长,向十九世纪的人们展示了真实的儿童心理和儿童应有的发展现状。这挑战了当时的伦理环境下人们对儿童的认知,使得成人重新审视儿童,重新定义对儿童的判断标准: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庸,是具有独立思维的自由个体。正如朱自强所说: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这个在蓄奴制时代里,只听凭自然、健康的本能而行动的少年,正是人类真正道德的化身(2006:57)。他们不是天真软弱的,而是颇具变革社会的力量。他们可以反抗权威,甚至打破成人无法打破的道德枷锁,具备比成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16、(怎样读经典)走进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西游记》导读

17、《王子与乞丐》中对比了两人生活着的最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通过两个孩子纯真的感受,夹杂着独特的幽默感和讽刺精神,将人类社会描写得淋漓尽致。

18、马克吐温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生动的表现了小市民的见闻,令人忍俊不禁。

19、面对成人权威与儿童伦理身份的冲突,“坏孩子”们对反抗的选择是自然的,而这种自然的选择是基于儿童呼唤自由的天性。马克·吐温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为以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费恩为代表的“坏孩子”们设置了特定的伦理环境,使他们能够释放自己作为儿童渴求自由的天性,自然地展示自己“坏”的特质,选择反抗道德的约束。当然,马克·吐温的“坏孩子”们绝不是没有原则地对成人世界的一切进行反抗,小说当中不乏汤姆·索亚与波莉姨妈的温馨时刻、哈克与华森小姐的和平时间,哈克认可华森小姐对自己的关心,汤姆则深切地敬爱着自己的姨妈。汤姆与哈克反抗的是教会学校教条的约束,是成人对儿童的虐待暴打,是阻碍儿童身心成长发展的元素。这体现了吐温对当时约束儿童天性发展的伦理道德的思考,而在这类冲突中赋予儿童反抗的勇气、智慧与力量则体现了吐温希望解放与发展那个时代儿童群体的美好希冀。

20、●入场时,请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码",体温不超过3°C即可入场;若复测体温仍超过3°C,工作人员将协助您办理退票手续。

21、●观演人请携带当日演出票及有效身份证件,配合做好入场实名登记。(购票时预留的观演人证件信息)

22、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23、《三万元遗产》。是马克·吐温的著作,描写的是湖滨镇萨拉丁·福斯特一家意外得知远房族叔留下三万元遗产之后的故事。

24、(怎么读经典)普通人的泪与笑——走进欧·亨利短篇小说

25、珠海大剧院目前正常营业,根据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为保障广大市民及观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您需现场购票,请配合遵守以下规定: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