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优美文案104句)

时间2023-07-03发布admin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3、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5、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8、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第五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八十一章》

12、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3、(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4、“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15、(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6、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7、(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18、第48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20、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21、(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2、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5、《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26、(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27、(名句赏析)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28、(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29、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0、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32、(名句赏析)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了丑;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33、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34、(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35、(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3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7、回复数字 118 观赏《太极武当》记录片1-7集

38、(名句赏析)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39、(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40、(名句赏析):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41、(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42、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4、这是老子对“道”作出的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5、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46、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

47、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48、大意: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0、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5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3、(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54、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55、(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56、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上善若水。

57、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崇尚勇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争一时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卑。

58、(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59、了解别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才是高明的;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克服自身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60、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61、(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6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64、(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6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6、(名句赏析)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67、(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68、“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9、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还是习大大用过的典故哦!

70、(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71、(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72、《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73、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诉人们,凡事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应用于为人处世上,就是要懂得适时放手,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回复平和。

74、(名句赏析)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更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

7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7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77、(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7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9、大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0、(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81、(名句赏析):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82、(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83、(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

84、(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8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6、(名句赏析):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87、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88、“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89、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90、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9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2、(名句赏析)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4、(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9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96、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97、(名句赏析)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9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99、(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0、大意: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0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02、(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103、(名句赏析):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